長江日報頭版頭條:武漢新城,一座晝夜不歇的城
發布時間:2023-06-06 08:59
來源:
點擊量:
本文在長江日報頭版頭條刊發
5月24日下午3時,從武漢新城展示中心一樓的落地玻璃望出去,依山傍水的綠軸公園和體育公園初見規模,陽光下顯得格外郁郁蔥蔥,一只白鷺絲毫沒有受到混凝土攪拌車的影響,輕盈地掠過水面,劃出一道長長的水痕。
“展館和景觀已經連成一片了。”雖然每隔一兩天就要到工地上轉一轉,聯投新城集團華容公司總經理譚旭還是欣喜地發現了“新變化”。
武漢新城展示中心位于新城中心片區,是光谷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的一部分。該項目由聯投新城集團投資建設、聯投湖北路橋集團施工,以“登云臺”為設計主題,集規劃展示、產品發布、路演會議和行政服務于一體,建成后將成為武漢新城對外平臺和招商展示窗口。
整個展示中心分三塊,地下、地上共計五層。其中,華容廳屋面為大跨度鋼結構,塔樓樓層四周采用旋轉錯層結構。“全部都是鋼結構,異形結構比較多,施工難度很大。”武漢新城展示中心項目經理助理邵明明說。

邵明明是江西九江人,從武漢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后,加入了聯投湖北路橋集團,這是他參與建設的第一個大型鋼結構建筑。“工期緊,任務重。”邵明明回憶,從去年10月工程啟動以來,他幾乎每天都待在工地上,十天半個月才會請假回一趟漢陽的家,短暫地陪伴一下懷孕的妻子。晚上回去,早上就會趕回來。
這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幾乎隨處可見。站在項目空地上接受采訪的短短20多分鐘里,邵明明接連接了七八個電話,解答各種與工程相關的事宜。他背后的大型鋼結構上,醒目地懸掛著宣傳橫幅,上面寫著“質量與安全并進,效率與速度同行”“求真務實講效率,大干快上抓進度”等各色標語。
為了在6月底完成項目交付,工地上的120多名工人全力奮戰。“晚上10點還在施工,過年期間也沒有停工。”邵明明黝黑的臉上難掩疲倦,“這是武漢新城對外展示的窗口、招商引資的平臺,要保質保量地完成,盡快投入使用。”
“壓力非常大。”與邵明明不同,在譚旭看來,武漢新城展示中心的工程體量和施工難度不算大,“主要是工期短,一個工序沒有完成,另一個工序又上來了,挑戰很大。”然而,更大的壓力并不來源于此。他的手指在空中畫了一個圈,“在這4平方公里的區域里,50多個項目正在同步推進”。
“4平方公里”,指的是2020年10月正式啟動建設的光谷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原紅蓮湖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園)。作為鄂州市與湖北聯投合作打造的省級重點產業項目,該產業園地處武漢新城中心片區與紅蓮湖片區交會處,光谷科創大走廊鄂州段起點,毗鄰國家存儲器基地,未來將是與光谷核心產業鏈鏈接最緊密的地方,承接光谷外溢的產業資源、科技資源。
20條道路、兩館、兩園、學校……譚旭對產業園內所有在建項目如數家珍,據他介紹,除武漢新城展示中心外,園區內多條道路同時建設,紅蓮湖未來學校小學、初中部計劃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高中部同步開建,北區核心綠軸公園、體育公園正在加緊施工,“如何在規定的工期內,順利推進所有項目,對內部協同、集約化管理的能力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如今,距離率先動工的產業園展示中心挖下第一鍬土已經過去了近1000天,距離連接武漢未來城與光谷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的未來三路鄂州段正式通車已經過去了300多天,在武漢新城核心區,一座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已然成型。
今年1月,武漢新城重大工程啟動暨一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華容區分會場在光谷東數字經濟產業園舉行,光通信、裝備生產基地、芯微智能制造等12個智能制造項目集中開工,這些項目正是光谷“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強鏈延鏈補鏈項目。
一邊建設,一邊投用。負責園區建設的聯投東湖高新集團科技園鄂州公司副總經理蔡唯為介紹,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新烽光電、銀聯大數據在內的近10家企業簽約入駐,“集中在大數據、云計算、光電和智能制造等行業,不少都是為華星光電和長江存儲做配套的”。
“第一次來的時候,彎彎繞繞的鄉間小路,材料也運不進來,一兩個小時都轉不出去,現在開車,十分鐘就能繞園區一圈。”譚旭自豪地說,“我們真正見證了這片雜草叢生的土地,變成一個現代化的新城。”(節選)
-
-
“一攬子”合作走出央地合作新路徑 湖北聯投、長江電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023-01-11
-
競進提質厚植發展動能 以進促穩勇擔先行使命——湖北聯投召開2023年工作務虛會
2023-01-03
-
董衛民調研湖北聯投時要求:探索轉型升級路徑 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2022-12-14
-
關于做好2022年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屋租金減免工作的通知
2022-11-30